“小筑”探访新开村——住进了“一楼小别墅”
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的旧址毗邻河道,地势较低,今年汛期洪灾中246间房屋受损,新开村是舒兰市唯一一个洪灾后整体搬迁的村庄。当地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为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,想尽一切办法加快工程进度。
开原镇镇长、新开村异址重建项目部负责人谭宏鹏介绍说,“每次下雨,村民都提心吊胆、睡不着觉,表示不想在原址居住了。我们就在附近地势高的地方重新选址、集中新建,请省里的专家团队进行指导。充分征求老百姓意愿后,我们选择了南岗作为新的建设地点。8月底,住房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调研时,嘱咐我们加快推进农房恢复重建,统筹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安全,为受灾群众建设‘放心房’‘暖心房’。”
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建筑师刘锡庭表示,集中重建工作做到“三个说了算”。房屋样式村民“说了算”,对于自建和异地新建的,免费提供2至3个房屋设计图纸,由村民自愿选屋定样,村民委员会充分汇总村民意见后最终选定。房屋质量村民“说了算”,切实提高建设标准,组织集中采购钢筋、水泥等建筑材料。一般民房建筑采用直径8至10毫米钢筋,灾后重建房屋采用直径12至16毫米钢筋。在乡镇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监督工程质量,发现问题现场监督整改到位。安置形式村民“说了算”,对原址重建、异地新建、货币化安置三种形式,受灾群众自主选择,受灾乡镇成立建房技术指导组和跟踪服务组,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。
异地重建过程中,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利用强夯机平整场地,设置圈梁和构造柱,保证工程质量。据悉,211座新建房屋分为60、80和100平方米3类户型,首批有入住意愿的村民已陆续搬进新家。如今,占地面积18.6万平方米的新村建在地势又高又平的区域,与原址相比,两地高差足有10米。
房屋质量保障了,如何温暖过冬也是重点。在房屋重建过程中,住建部门同时建设供热设施,千方百计将温暖送到受灾群众家中。老式火炕和传统取暖锅炉升级为地暖,多功能节能炉连接地热管,既清洁又节能,村民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添柴火了。
中国建设报新媒体小编“小筑”来到村民徐中仁的新家,“外面天气挺冷,我们这屋子暖和得就像春天一样。”73岁的她只穿着单裤单褂和一双薄袜子。
屋外零下十几度,屋内“热气腾腾”,80平方米的三居,沙发、电视、热水器、洗衣机一应俱全,网络机顶盒下面是无线WIFI,两张大床一铺炕,收拾得干净利索。劈柴在灶台里烧得噼啪作响,电暖器也带来融融暖意。“小筑”注意到,新房配建了上下水设施,洗澡、洗手、刷碗有热水器,房子里还辟有独立厨卫和储藏间。
“小筑”摸了摸热乎乎的火炕,炕头还有点烫手。炕柜里有七八床叠好的被褥,“这些都是当初政府给我们买的,我自己缝了被套。之前还买了棉袄棉裤,预备在屋里穿的,可搬进新房后感觉屋里很暖和,棉袄棉被用不上了,晚上睡得又香又踏实。”徐中仁说。
已在原址居住了30余年的村民高俊才开启了新生活。
“等洪水过完了,回家一看,一片狼藉,柴火、苞米篓子、大棚都没了,当时十分痛心。”高俊才回忆道。但如今,在新房里,高俊才过得舒心,对新生活有了希望。
“之前俺们老房子没有上下水,冬天多冷也得去外面上厕所。要想洗个澡,得打车去县城,很不方便。”如今,新建房屋全屋铺设碳纤维发热电缆,引进集中管网式系统,设置了室内卫生间和淋浴设备,冬天可以舒舒服服在家洗个热水澡。“我家姑娘说家里和城里没啥区别,像是住进了‘小别墅’。等明年开春,她准备叫朋友在家搞个露营,整点小烧烤。”高俊才笑着说,在外工作的女儿每年冬天最怕回家,冷得不行。“现在家里舒服多了,新房装了电地热,还能用手机控制温度呢。”高俊才女儿拿起手机,打开智慧APP控制取暖设备,将室内温度设定为25摄氏度。“爸爸妈妈再也不用灰头土脸地点火烧炕了!”
高俊才算了一笔账,整个冬天电地热的费用约为3000元,与往年采购煤炭的费用差不多,但现在干净卫生,还消除了火灾隐患。
采访中,刘锡庭还向“小筑”介绍,政府为新开村配套建设了公共服务设施2880平方米,未来将建成一个生态村,规划建设养老院、小广场、公园等活动空间,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,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。
文字:李榕
视频:刘天龙
12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:29种产品价格上涨
明起全国大部将明显回暖 雨雪稀少天气格局持续至月底
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!